把邮件送到“天边”的人

——记西宁中心局长途邮运司机杨全忠
《中国交通报》记者 张梦怡2019-03-01来源:中国邮政网

  “一二三月雪封山,四五六月颠断手,七八九月便道走,十一二月冰上抖。”在青海,从西宁到玉树,有这样一条邮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往返1826公里,中间要翻越10余座雪山,路过7个交接站点,一年四季,非雨即雪,被当地人称为“天路”。作为把邮件送到“天边”的邮政人,23年,杨全忠驰骋在西宁至玉树的邮路上,用双肩扛起了普遍服务的重担,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条邮路。

  车能扛住我就能扛住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风雪为伴,泥浆为伍。冬、春两季山区路段积雪厚度达三四十厘米,最冷的时候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道路结冰,汽车被困,进退两难是常事。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杨全忠患上了多种高原疾病。在一次出车任务中,杨全忠耳膜突然破裂,他强忍着疼痛将车停在路边,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只要车能扛住,我就能扛住!”作为一名党员,这个信念一坚持就是23年。嘴里嚼着大豆、口香糖,勒紧宽皮带以缓解高原反应,每一次出车他都义无反顾。

  为了走好这条“天路”,杨全忠多年来苦练出一身行车的看家本领,车行驶到什么地方该加速、到什么地方该换挡、什么地方有个沟坎,车出了什么故障,每个故障怎么修,他都一清二楚。凭借着过硬的驾修技术,杨全忠安全行驶210万公里,从未出过安全事故,为企业节约车辆维修工时费3万余元。

  我所做的并没有什么特别

  “老乡,捎上我吧!”路遇站在雪地里苦等很久的藏民老乡,杨全忠都会尽其所能捎上一程。

  2002年,在开往玉树的路上,一名藏族同胞不幸遭遇车祸。“救救我!”当听到司机发出微弱的呼喊时,杨全忠没有犹豫,心里只有“救他”一个念头,他和同事用钢丝绳将车扯开一点儿缝隙将司机救出。看着被困人员被安全送走后,他松了一口气,又踏上了邮路。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青海省邮政分公司第一时间派出满载救灾物资的邮政车前往灾区救援。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刚刚完成出车任务在家休息的杨全忠马上赶回公司,参与救灾运输任务。道路多处坍塌,碎石横亘,还伴随着余震,杨全忠和同事边走边下车搬走车前的碎石,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一批救援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当看到灾区漆黑的夜里亮起点点灯光,受灾群众陆续住进了棉布帐篷,杨全忠的眼睛湿润了。杨全忠说,他所做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像他一样坚守在邮路上的邮政人还有很多。

  自鄂拉山和姜路岭等隧道陆续开通后,西宁到玉树的邮路由往返7天缩短到3天,邮政推出了“牛羊肉生鲜寄”业务,通过杨全忠的邮路,藏民的牦牛肉走出“天路”,这条“天路”也成了藏民的“致富路”。

  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有任务主动去、救急时抢着去,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杨全忠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家。

  2015年,青海逢零下37摄氏度低温,在执行西宁至班玛邮运任务途中,杨全忠和随车押运员被困在海拔4360米的满掌山上,车辆油料被冻,无法行驶。为将邮件安全准时送到,他钻到车底用身体将油箱焐热,整整坚持了45分钟,雪地上被他压出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从那以后,如何改进冬季车辆启动困难、燃油结蜡等问题成了杨全忠的“心头病”。通过将司机反映的问题进行集纳,无数次钻到车下拆卸研究,他和同事终于设计出一套增加空气进气量和油路电子预热设备,解决了冬季行车的老大难问题。

  多年来,杨全忠默默奉献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荣誉。有人劝杨全忠:“老杨,在玉树这么艰苦的邮路上跑了这么多年,要退休了,也该歇歇了!”可杨全忠却不为所动。23年的邮路,每一座山、每一架桥,甚至每一道沟壑,都有着他的故事。他看到牧民收到邮件时候开心的样子,一股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杨全忠说。